[双选题]据统计,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这表明( )
A.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B.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
C.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D.先污染后治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查看答案
填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 生态环境问题 | 对策 |
上游 | ______严重 | 退耕还林还草、建生态林 |
中下游 | 洪涝灾害 | 加固堤防、兴修______ |
长江流域 | 水污染、_____ | 防治污染、依法保护 |
废旧电池一般作为生活垃圾被丢弃,当电池壳体破裂后,汞、锌、锰等金属物就污染水源、土壤,亦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环境,造成区域性的严重生态环境污染。而据测算:如果回收利用,1吨废干电池可回收131公斤钢,160公斤锌,375公斤二氧化锰。我国锌矿资源逐渐枯竭,产量逐渐下降,按目前开采进度,专家测算,只能开采19年了!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题。
小题1:下列关于锌矿资源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可再生资源 | B.属于生物资源 |
C.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 D.属于气候资源 |
小题2:我们在进行开发利用锌矿时,要注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其主要依据是
A.目前我国锌矿资源数量太少 |
B.我国锌矿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平衡 |
C.我国锌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 |
D.锌矿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
小题3:上述材料说明,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到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的
A.地域差异性 | B.数量的有限性 |
C.整体性 | D.分布的规律性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法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1.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
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
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
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是一致的。
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
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
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
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
B.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C.甲醛能起防腐作用,可以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并出售
D.识别棉纤维、羊毛和涤纶,可以采取燃烧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分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增大绿地面积,我国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 )
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面关于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防治环境污染、改变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是当今社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
B.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会浪费资源,但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
C.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将会对环境的保护起积极的作用 |
D.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将对我国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发挥更大作用 |
由于环境污染与破坏,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由于鼠类的天敌减少,某些地方鼠害猖獗。这说明环境问题
A.危害人类健康 | B.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C.威胁生态平衡 | D.完全是由于自然界变化所造成的 |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环境问题
| 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
|
A
| 酸雨
| 二氧化硫
|
B
| 白色污染
| 二氧化硅
|
C
| 温室效应
| 二氧化碳
|
D
| 臭氧层空洞
| 氟氯烃
|
我市沂源县的果农在冬季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种植樱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个别果农为了提高产量,常常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这势必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结合当地实际为果农设计了新型生态温室塑料大棚,如下图所示.
(1)温室塑料大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差,原因是______,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浇水、松土、施肥和除虫等管理,才能维持相对稳定.
(2)该小组设计的温室塑料大棚可以被称为“生态温室塑料大棚”,关键是它比普通的温室塑料大棚多建了一个______.该设施可有效地处理人畜粪尿、农作物秸秆等,处理的残渣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减轻化肥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
(3)该温室塑料大棚内的生产者是______,分解者是______.

改病句。
① 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② 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10分)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资料。
材料一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2分)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
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
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
(3分)
(3)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5分)
动物啃食植物,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而无好处.______.
近年来形成上海“一江葫芦向东流”的特殊“景观”的水葫芦是引进物种所致。这种盲目引种的结果是( )
A.环境污染 | B.原有的生态系统失衡 | C.人类饮食结构改变 | D.动物污染 |
绿色食品是指 ( )
A.在食用之前清洗干净的食品
B.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C.有利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D.以上说法都对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为改善空气污染状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控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②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力度
③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④扩大绿地面积,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
⑤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理,限制房地产开发
⑥大力发展公交事业,禁止私人购买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