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甲、乙两人分别使用两套滑轮组,将同样重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所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80%和60%,甲用1min,乙用0.5min,则两人所做的功之比和功率之比分别为 ( )
A. 8:3,4:3
B. 3:4,3:8
C. 3:8,3:16
D. 2:3,1:3
查看答案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个。
(2)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第一次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若把一个定滑轮改成动滑轮使用,除了可以省力外,还( )
A.可以省功 | B.提高了机械效率 |
C.机械效率不变 | D.降低了机械效率 |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_,与所提物体的重力大小_________(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2)请用实验中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写出计算效率的表达式η=________,并算出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3)如果换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把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需要做的额外功更________,所以机械效率更_________.
(4)关于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升越重的物体,机械效率越大
B.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大
C.额外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小
D.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恒定不变的
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把同一个物体匀速提升到同一高度,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不计绳重和摩擦)
下面有关机械效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00%
B.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大
C. 使用机械提升重物时,总功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D. 使用同一机械提升不同重的重物时,机械效率会发生变化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G的物体匀速提升h,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拉力大小F,绳子移动距离为s,则下列动滑轮重力的表达式错误的是( )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
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_____。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 “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小明用若干个相同的滑轮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组,分别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g取10N/kg)
滑轮组 | 钩码的质量/g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 有用功 W有/J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η |
甲 | 200 | 0.1 | 1.5 | 0.2 | 0.2 | 0.3 | ______ |
乙 | 200 | 0.2 | 1.0 | 0.8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小明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______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的大小.
(3)请你帮小雪填写表中空格.
(4)由数据分析可知,滑轮组乙至少是由______个定滑轮和______个动滑轮组成的.
(5)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小刚和小明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使用几个规格相同的滑轮分别组成“一定一动”滑轮组和“两定两动”滑轮组做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假设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绳重均忽略不计.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滑轮组 | 钩码重/N | 钩码上升高度/m | 绳端拉力/N | 绳端上移的距离/m | 机械效率 |
一定一动滑轮组 | 4 | 0.1 | 1.6 | 0.3 | 83.3% |
6 | 0.1 | 2.2 | 0.3 | 90.9% |
8 | 0.1 | 2.9 | 0.3 | 92.0% |
两定两动滑轮组 | 4 | 0.1 | 1.1 | 0.5 | 72.7% |
6 | 0.1 | 1.4 | 0.5 | |
8 | 0.1 | 1.8 | 0.5 | 88.9% |
(1)请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
(2)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到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的物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定性关系是: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提升物体所受重力的增加而增大.除此之外,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你还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产生了一个疑问:“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是否越高”.针对这个问题,小明利用不同的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2 | 0.1 | 0.8 | 0.3 | 83.3% |
2 | 2 | 0.1 | 0.6 | 0.5 | |
3 | 2 | 0.1 | 0.5 | 0.7 | 57.1% |
(1)请根据小明第一次的实验数据,在下面的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滑轮组;

(2)计算第二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并将数据填入表中的空格处;
(3)通过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针对小明的疑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小明认为:对于同一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同.
①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分析过程可不考虑摩擦和绳重)
②请你简要回答,如何通过实验做进一步的验证.
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只滑轮重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
(1)对于甲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有刻度尺,只要测出钩码重G,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值F,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η
甲________
η乙(选填“>”、“<”或“=”).
(3)实验后小强猜想,对于同一滑轮组(例如图乙),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小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明与小辛同学利用图所示两个滑轮组进行实验,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滑轮组合方式 | 钩码的重G/N |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cm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
1 | 定、动滑轮各一只 | 2 | 10 | 0.8 | 30 |
2 | 定、动滑轮各两只 | 2 | 10 | 0.7 | 40 |
分析表内的数据后说明:
①实验中两滑轮组更省力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②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③从实验数据分析能知道,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所用的动滑轮个数______,滑轮组机械效率越______.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480N的物体在1 min内匀速提升12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不计摩擦和绳重)(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拉力的功率 (3)若用该滑轮组将质量为30kg的物体匀速提升10m时,拉力做的功。(g=10N/kg)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提起重300N的箱子,绳自由端5s内移动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箱子上升高度为 ______m,拉力F大小为 ______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______W.

迎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甲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物重G/N | 物体上升高度h/cm | 弹簧秤示数F/N | 弹簧秤移动距离s/cm |
1 | 6 | 3 | 2.5 | 9 |
2 | 6 | 5 | 2.5 | 17 |
3 | 6 | 8 | 2.5 | 24 |
(1)表格中有一个错误的数据是______;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3)妮妮在迎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了一个滑轮,如图乙,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在忽略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妮妮发现她算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迎迎测算的相同,这是因为______.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 物重 G/N
|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 测力计的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
1
| 6
| 3
| 2.5
| 9
|
2
| 6
| 5
| 2.5
| 17
|
3
| 6
| 8
| 2.5
| 24
|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