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改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1)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怎样看待对外贸易问题?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6分)
材料二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政权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成立方略》
(2)材料二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采取怎样有立场?它为何会采取这种立场?(4分)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8分)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0分)
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在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和面积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
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欧洲
C.太平洋、大洋洲D.大西洋、南极洲
该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小题1:①、②、③分别是  (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小题2:甲、乙两处的气候类型均为  (   )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1.文中加粗的“比重”一词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解释“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简要谈谈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分析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洋读者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这是与他们的诗雄厚和沉重相比较而言的。
B.其实中国也有厚重的诗,那是指那些在情感,思恋和典故方面比较丰富或考究的诗歌。
C.西洋诗在音调、笔力和词气方面也不尽相同。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雄厚。
D.中国诗的狂放也与西洋诗不尽相同,中国的诗人狂得不过有仙意,而西洋的诗人则有“兽力”与“神威”。
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沟通的海域是(   )
A.波斯湾—阿拉伯海                    
B.印度洋—太平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北海
右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左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据此回答18~19题。

小题1: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  )
A.地中海  B.印度洋北部C.大西洋赤道附近D.西北大西洋
小题2:形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影响 ④地表状况
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
(1)下图所示地球仪上A、B、C、D所在的大洲或大洋分别是(    )

A.欧洲、大西洋、太平洋、非洲      
B.亚洲、太平洋、印度洋、非洲
C.北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南美洲            
D.亚洲、印度洋、太平洋、非洲
(2)将地球仪按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最后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转移,东南亚越发成为世界上备受关注的地区。据下图完成以下小题。

小题1:左图中A为马六甲海峡,它沟通了(    )
A.太平洋与大西洋B.大西洋与印度洋
C.印度洋与北冰洋D.太平洋与印度洋
小题2:右图反映出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高温,一年分早、雨两季B.终年高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终年高温多雨
下图示意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读图完成1~3题。


1、该岛国东、西部的板块分别是(   )
A、美洲板块、大西洋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大西洋板块、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成因与该岛国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能源是(   )
A、煤炭
B、天然气
C、水能
D、地热3、甲城市距离R火山约为(   )A、420千米
B、340千米
C、120千米
D、60千米
下列文件属于太平天国时期革命纲领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权利法案》
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是(   )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世界最大的海洋是(  )
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
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  )
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
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最热榜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