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图题]下列事件与战后世界局势的改变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苏联直接出兵阿富汗  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C.美国里根总统上台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企图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建立霸权的苏联出兵占领(   )
A.阿富汗
B.索马里
C.柬埔寨
D.伊拉克
1984年,年已古稀的里根同年轻的蒙代尔竞争总统。里根发表竞选演讲后,一名支持蒙代尔的记者向他发问:“您不认为在这次选举中,年龄会成为问题吗?”里根微微一笑后,答道:“我不打算利用我的对手年轻和阅历不深这一点。”记者的发问,貌似提出一个漫不经心的问题,实则有言外之意:里根年事已高,可能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毛病,恐怕不能胜任总统这一职位了吧。面对记者这一带有质疑和诘难性质的提问,老道的里根回答得十分巧妙,试点评里根这句妙答。(5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张老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三易其稿,费了很多时间的精力。
B.阿富汗重建资金匮乏,困难重重,捉襟见肘,临时政府14日呼吁国际社会,解冻前塔利班政权的海外资产。
C.他开朗活泼,胸襟开阔,为人真诚,待人热情,谈吐幽默,真可谓锦心绣口。
D.某市去年玩私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的就已成百上千,被“码主”卷走资金几百万元,如今,地下“六合彩”东山再起,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其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也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这一地区是(   )
A.巴拿马
B.中东地区
C.阿富汗
D.巴尔干半岛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这表明他
①对苏联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②认为苏联曾经因国力强大而在世界地位显赫
③想恢复苏联但力不从心    ④认为苏联曾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致命的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以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      
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美苏争霸对美苏双方以及世界局势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长远来看,美苏争霸对苏联的主要影响是(    )
A.扩大了苏联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
B.苏联在短时问内实现了与美国的“平起平坐”
C.加剧苏联的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D.大大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
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主要是
A.苏联国土辽阔,资源丰富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新经济政策地实施D.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冷战期间。美国认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苏联则认为“美国正在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影响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因素包括
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
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 
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
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5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列宁全集》。当时苏联的人来访,听到这一消息时,肯定地说“办不到”。苏联办不到的原因是
A.苏联人民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严格的计划经济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全球通史》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改善民生
“走了不少弯路”的东欧各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大弊端是 (   )
A.工业基础不够发达
B.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广泛实行银行和工业的国有化
D.抛开苏联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B.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C.德国法西斯的进攻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苏联的政权是不通情理的,但对武力的逻辑却是高度敏感的……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以上言论体现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
A.门户开放政策
B.热战政策
C.“冷战”政策
D.战略防御政策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
最热榜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