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单选题]下列事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和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中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两块冰相互摩擦,一定会使它们(  )
A.温度升高B.温度降低
C.熔化D.温度升高或熔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液态玻璃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D.某同学用水银温度计测出北方冬季最低温度为-52.3℃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有些盐的结晶水合物,白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能熔化(实质是溶于自身的结晶水中),同时吸收热量;在晚上又可缓慢凝固而释放热量,用以调节室温,称为潜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水合晶体有关数据如下:


(1)上述四种水合晶体盐中最适宜用做潜热材料的两种盐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 ;_______ 。
(2)实际应用时最常采用的(由来源和成本考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水面上浮有一块冰,当冰熔化后,杯中水面将_______;如果冰块内含有一石块,冰熔化后,杯中水面将_______;如果冰中含有一木块,冰熔化后,杯中水面将__________;如果冰中含有一气泡,冰熔化后,杯中水面将_______.(不计气体质量)

分析实例:撞到地上的篮球反弹上来,弹弓将石子射出去,压弯的跳板将跳水运动员弹起…完成下面的内容:
①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______.
②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______.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它的熔点 _________ ℃,这种物质是 _________ .熔化过程持续了 _________ 分钟,在0~4分钟时间内物质处于 _________ 态,4~8分钟时间内是 _________ 态,8分钟以后是 _________ 态.

如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加热的最初5min内冰块呈_______态;冰块熔化过程持续__________min,此过程温度_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加热25min时,冰全部变成_________℃的水。
某小组观察200 g冰熔化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收集数据后绘制了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

(1)根据图象判断:冰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 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 34 min时,这种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
(2) 热量由酒精灯的火焰传给水,但不会反过来传递,这说明能量转化或转移有________性。
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
A.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       段是熔化过程,已知冰的比热容是2.1×103 J/(kg·℃),在对100g冰加热的前2 min内冰吸热          J。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2)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热量较多.

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原理解释: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B.HF的沸点高于HCL,原理解释:H-F的键厂比H-CL的键长短
C.2CO-=2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原理解释:该反应△H>0、△S<0
D.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原理解释:氨气是电解质
最热榜 TOP10